茶叶常识 分类
金年会官方网站入口-乐视终于退场了
本文摘要:还有20天,乐视就能迎来上市10周年,但它永远等不到了。

还有20天,乐视就能迎来上市10周年,但它永远等不到了。2020年7月21日,「乐视退」被摘牌,正式告别A股市场,且不得重新上市。

终于,乐视彻底退场,这一篇章终已落幕。回望过往,皆是唏嘘。乐视的理想谎言这家明星创业公司的故事开始于2004年。

2004年11月,乐视网成立。一开始,乐视网是应用于手机电视领域视频运营平台。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3G通信未在预期时间推出,乐视网进行了业务方向调整,成为应用于互联网、手机电视领域的视频平台。而后,乐视网将互联网视频服务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并开展影视版权分销业务。基于内容资源的积累,乐视网逐渐走向繁荣。

经过6年的发展,2010年8月12日,乐视在中国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上市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上市之后,乐视开始朝着垂直方向整合,将视频内容、硬件终端等业务独立发展。

到了2015年,乐视迎来巅峰时期。2015年5月12日,乐视网股价达到历史高点——179.03元,彼时市值突破了1700亿人民币。

同日,贵州茅台的最高价为275.2元,乐视股价约占65%,当时有媒体戏称,乐视相当于“大半瓶茅台”。一时间,乐视风光无限。在乐视市值一路攀高的背后,离不开贾跃亭的营销策略。

贾跃亭提出,乐视要致力打造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系统。要实现这一生态构想,背后还涵盖了“七大生态版块”——互联网及乐视云、内容、大屏(超级电视)、手机、体育、汽车、和乐视金融。

其中,互联网及云、内容、大屏(超级电视)三大子生态为上市体系;手机、体育、汽车和乐视金融这四大生态为乐视非上市体系(LeEco)。为了完整构建这一生态,乐视成立了多个子公司,各自为营进行业务拓展,具体表现为:2011年,乐视影业成立;2012年,乐视致新(硬件公司)成立;2014年1月,乐视云成立,成为提供视频云计算服务的公司;2014年3月,乐视体育在乐视网体育频道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由单一的视频媒体网站的业务形态,发展为基于“IP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服务”的全产业链体育生态型公司;2014年7月,乐视与北汽集团共同投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Atieva,并公开表示已在硅谷组建了研发团队,全面筹划汽车业务;2015年4月,乐视超级手机发布,包括“乐1、乐1Pro、乐Max”的第一代手机产品面世;2015年8月,乐视金融成立。在乐视的生态构想中,“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最终将走向互通互联。

于是,乐视极力地推进七大生态的发展。彼时,乐视采取了最为直接且快速的方式——投资、收购;通俗地讲,就是烧钱。

作为“A股网络视频第一股”,在贾跃亭的营销之下,加以商界人士、娱乐圈明星的撑腰,乐视在扩张阶段获得了大量融资。那时的乐视,不差钱。有媒体做过统计,截至2016年,仅仅只是乐视网,其上市以来的收购就达到了134.51亿元。

不过,乐视烧的钱还远不止于此。在2015、2016年间,乐视在各个生态版块上都进行了投资收购,主要表现为(包括但不限于):手机:2015年6月以32.98亿元的价格买入酷派28.9%的股权;电视:2016年7月以135.49亿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智能电视厂商Vizio;体育:2015年-2016年期间,不仅进行了包括章鱼TV在内的股权投资,还买断了英超香港地区独家播映权、超联赛新媒体平台的独家版权等,总计约44.78亿元;汽车:2015年9月,以47.4亿元对“易到”实现控股,次年入股了大圣科技8000万元,并声称将在德清超级汽车工厂投入200亿元;金融:2016年1月以1.7亿元参与筹建新沃财产;同年6月,投资懒财网1.8亿元。融资不断,举措频频,乐视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之态。而这些,却都只是虚幻的繁荣。

乐视的理想生态固然美好,但乐视在“讲故事”的时候,没有讲全。而被隐藏的部分,正是另一面的乐视,没有理想主义包装,更接近真实的乐视。或者说,是一个摇摇欲坠的乐视。谎言背后的真实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10月,乐视体系爆发资金链危机,股价一路走跌。

其中原因,贾跃亭在2016年11月6日发布的全员信《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已有阐述——我们的资金和资源其实非常有限。一方面乐视汽车前期投入巨大,陆续花掉100多亿的自有资金,直接导致我个人对LeEco的资金支持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的融资能力不强,方式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外部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快速放大的资金需求。

简单而言,此时的乐视正处于“造血不足,失血过多”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在乐视资金危机爆发初期,孙宏斌曾投入150亿元,但只能达到暂时止血的成效;毕竟,乐视的“伤口”,是在太大了。而问题的根本,在于乐视想要构建的生态。

曾有媒体指出,贾跃亭的生态构想是在模仿苹果生态,不过,乐视仅仅只是学其形,并未悟其神。苹果固然也是软硬件结合的生态,但苹果更大的王牌在于其唯一性。唯一的iOS、唯一的macOS、唯一的AppStore,再加上其强大的硬件技术等,使得苹果商业价值得以释放。而乐视,没有唯一性。

乐视采用的是安卓系统,用户能够在各个终端上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获取服务,这使得终端、内容、应用等缺乏协同,生态处于“亚健康”状况。再着眼于生态本身。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放大来看,每个项目的背后,都包含着多方面的业务,具体如下:应用:乐视商城、应用商店、众筹金融等;内容:视频、电影、体育、音乐等;终端:电视、手机、汽车、行车记录仪、耳机等;平台:乐视网+乐视云+乐视LEU。在乐视生态中,应用、内容、终端、平台环环相扣,要完整实现这一生态愿景,发挥协同效应,需要把每一项业务都经营好。

而这,需要资本不断“输血”。虽然乐视初期在业务扩张之时多次拿到了投资,但对乐视这头“嗜血猛兽”而言,远不足够。乐视的矛盾在于,资本的输入远跟不上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再加上乐视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因此,一旦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乐视就开始摇摇欲坠。从乐视的财报来看,2013年之后,乐视就已出现亏损的信号。

2014年的营业利润仅有0.5亿元,相较2013年的2.5亿元同比下降了80%。到了2015年,乐视开始走向负盈利,2015年-2016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0.1亿元,-3.7亿元。乐视营业利润不断下滑,与贾跃亭的经营模式不无关系。

当时,为打通乐视生态,贾跃亭将“负利营销”策略作为基础模式,即低价出售硬件以获取用户,再以会员制模式将硬件用户转化为强关联的粘性用户。低价扩张市场本无可厚非,但乐视的营销策略过于极端,硬件价格过低,不仅没有盈利,还造成了巨大亏损。在“赔本生意”之下,乐视硬件产品的销量十分可观;在2016年,乐视电视的销量甚至是小米电视近6倍。

但卖得越多,亏得越大,乐视“失血”不断加重。财报数据显示,在2013-2015年间,乐视电视终端的亏损额逐年加剧,分别为-1.84亿元、-13.52亿元、-20.97亿元。

不仅是乐视电视,后来手机硬件的发展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这一次,“贫血”的乐视已无力支撑,彼时有媒体爆料称乐视欠供应商债务高达100亿,资金链危机一触即发。尽管当时乐视已有资金危机,但其业务扩张并无停歇。那么,资金从何而来?花式融资。

有媒体统计,在2014-2016年间,乐视体系融资规模超750亿。其中,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约343亿元,IPO发行融资7.3亿元,另外还包括定增融资、债券融资等。在巨额融资背后,贾跃亭这个“平平无奇的融资小天才”(没有夸他的意思)通过股权质押、资金拆借等各种方式,一步步将资本市场十分看好的乐视推向火坑。

据相关统计,仅在2013-2015年间,贾跃亭家族就进行了38次乐视网股权质押。到了2017年,无论是已上市的乐视体育、乐视致新、乐视汽车,还是不动产,无一不被质押。多次的股权质押给乐视带来了负面影响,资本市场对乐视失去了信心,乐视的吸金能力大不如前,这对亟需烧钱的乐视而言,陷入了恶性循环。另外,乐视体系与贾跃亭控股的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混乱交易更是加大了乐视的资金缺口。

在2018年1月举行的“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经营情况投资者说明会”上,乐视公布了自2016年以来,通过向贾跃亭控制的关联方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等经营性业务及代垫费用等资金往来方式形成了大量关联应收和预付款项——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上述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欠款余额达到75.3亿元。不难看出,贾跃亭“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拆借方式让乐视血流不止。一方面,乐视庞大的生态发展亟需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乐视疯狂烧钱的经营模式加大了资金压力,再加上混乱的融资、资金拆解方式让资本市场对其失去信心,乐视的资金缺口撕裂得越来越大。

乐视崩盘,只在响指之间。真实之下的残酷从2018年开始,故事逐步走向了终局。

在2017年4月开始的长达九个月的停牌后,2018年1月,乐视在A股复牌,而后开始了多次跌停,从15元跌至5元······2019年4月26日,乐视网发布了2018年年报,净资产为负,触发暂停上市情形,股票停牌。当时股价收报于1.69元,市值仅剩67亿元。

一个月后,乐视网被深交所宣布暂停上市。2020年4月27日,乐视发布2019年年报,由于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乐视被终止上市。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乐视的亏损还在继续——2019年乐视净亏损112.79亿元;前两年分别为-138.78亿元、-40.96亿元。亏损的根源,来自于贾跃亭此前不当经营、融资埋下的债务炸弹。

而在乐视大楼倾斜的这些年,贾跃亭早已逃之夭夭。2017年7月,贾跃亭带着他的造车梦到了美国。留下的,仅有空头支票般的承诺——我会承担全部的责任,会对乐视的员工、用户、客户和投资者尽责到底.......我们会把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还上。

时至今日,贾跃亭依旧给不了交代,而那些曾为他的梦想加持的人,如今却成了乐视泥沼中的局中人,无法挣脱,无法逃离。在乐视的背后,其投资者既有投资机构、商界名人,也有具备国资背景的大型央企、国企;更为特别的是,娱乐圈中的许多明星也都曾是乐视生态的支持者。投资机构、商界名人据不完全统计,马云、王健林、柳传志、郭台铭等人都曾是乐视生态的背后支持者。

例如,2015年5月,在乐视体育成立一年之时,就完成了首轮融资,获得8亿人民币。其中,万达投资、云锋股权投资为领投方。商界名人的支持,无疑为乐视生态打了一剂强心针,时期备受资本市场看好。

国资背景的企业在国家队阵容中,中央汇金可以说是“领投羊”。2015年10月,中央汇金受让了证金公司2799万股,成为了乐视网前5大股东。

直到2017年,中央汇金依旧被套牢其中,预计亏损近3亿元。除此之外,曾对乐视进行投资的国资企业还包括国家电网、山东钢铁集团等。强大的明星阵容乐视背后的投资者,不得不提的还有娱乐圈明星们,包括张艺谋、郭敬明、高晓松、孙俪、孙红雷、黄晓明、李小璐、刘涛、秦岚、李晨在内的明星们都是乐视的投资人。

乐视,可谓是“真·明星·创业公司”。明星们的加入,成为了乐视对外炒作的营销点。回望当时的发布会场景,众多明星的加持,发布会俨然办成了颁奖晚会。

而今看来,“半个娱乐圈”也都成为了泥沼中人。事实上,在乐视的背后,还有着许许多多为贾跃亭生态梦想买单的人。截至2020年3月31日,乐视网股东总数28.08万户,减去前十大股东的持股,剩余投资者持有的股份约占62%。

对于这28万的股民,乐视已无力负担。贾跃亭给出的,也只是虚无缥缈的希望。回首2016年那场“无破界,不生态”的发布会,贾跃亭在台上说出——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现在看来,多么讽刺,又多么真实。

繁华落尽一场空2020年7月20日,乐视在A股的最后一天,股价报收于0.18元,市值仅剩7.18亿元。在A股市场,“乐视退”成为了一个过去式的名称。

十年荏苒,是非成败转头空,人散楼塌,唯剩一片废墟。在互联网进程中,像乐视这样的公司不是第一个,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回首乐视一路进程,在唏嘘之外,更重要的在于知往鉴今。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这可能是乐视最后带来的一点贡献吧。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本文关键词: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金年会官方网站入口,jinnian金年会

本文来源: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www.sztmetal.com